刘慈欣在联合国被“催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线下载 > 软件资讯 > 热门资讯 > 正文

刘慈欣在联合国被“催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任务文章 2023-04-22 2人已阅读

详情

刘慈欣在联合国被“催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天刘慈欣打开电子邮箱,看到这样一份邮件,邮件内容是:“你好,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看了您的三体之后,十分喜欢,能否发一下后续的作品,很着急。”当时刘慈欣看了,笑了笑,以为是别人的恶作剧,就直接把邮件删了。最后奥巴马居然发动白宫,通过我国外事部门才找到他!刘慈欣说《三体3》的英文版在美国出版社那里,还没有正式出版。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的雨果奖。该奖长期以来一直被欧美作家垄断,刘慈欣获得此奖项,不仅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里程碑,也是亚洲人首次分享此次荣耀。刘慈欣在联合国被“催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有一天刘慈欣打开电子邮箱,看到这样一份邮件,邮件内容是:“你好,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看了您的三体之后,十分喜欢,能否发一下后续的作品,很着急。”当时刘慈欣看了,笑了笑,以为是别人的恶作剧,就直接把邮件删了。最后奥巴马居然发动白宫,通过我国外事部门才找到他!

原来奥巴马现实读了《三体1》和《三体2》,然后就痴迷于刘慈欣的作品,一心等着《三体3》的出版。

《三体3》的中文版出了之后,奥巴马就让白宫里的工作人员给刘慈欣发电子邮件,想尽快看到这部作品。但刘慈欣不知道邮件来自白宫,以为是垃圾邮件,直接给删除了。又发了两次还是这样。

于是,奥巴马通过我国外事部门找到刘慈欣,说想看《三体3》的英文版。刘慈欣说《三体3》的英文版在美国出版社那里,还没有正式出版。白宫马上联系出版社,要了几套还没有正式出版的《三体3》,让奥巴马过了个瘾。奥巴马甚至还在网站上写推文推荐《三体》。

这篇文章里,奥巴马说《三体》的部分:在总统任期的时候,我经常读各种小说,没有什么固定的类别。不过有时候我读书也仅仅是因为想找个地方静静(笑),阅读就是一个放空自己灵魂出窍的过程嘛。

有时候想逃避现实的话,我会选择读科幻小说。我读了《三体》三部曲,作者是得了雨果奖的刘慈欣,这本书真是充满想象力且耐人寻味。而且也不像别人批评的那么缺乏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嘛,在我看来,《三体》描写的世界是很宏大的,道出了宇宙的真理。

不过,我觉得《三体》读起来这么有意思可能是因为我每天处理的“破事儿”实在是太琐碎了,跟对抗外星人入侵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刘慈欣的回应:几小时内《三体》第一部的在美国亚马逊的销量排名由两万多位升到1400多位,谢谢总统!”

更加精彩额是在《三体》影片最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竟真人出演,虽然只有短短几秒,却让很多影迷直呼:“这才是电影里最大的惊喜!”

片尾彩蛋中,奥巴马演讲的场面既不是合成,也不是剪辑拼贴而成,而是奥巴马亲自出演。

不少网友表示:“还好走得晚,居然在彩蛋里看到了奥巴马,《流浪地球》的面子够大的。”

不光光是奥巴马,三体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粉丝,这其中不乏一些大咖。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说:“我非常喜欢《三体》!严重推荐!如果你也对中国的历史、虚幻现实、科幻小说感兴趣,你也会喜欢这本书的。”

马化腾,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看什么书,他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答:《三体》,以及刘慈欣最近的几个短篇。雷军甚至发到了朋友圈: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分享读《三体》的体会,其中的哲学道理对制定公司三到五年战略非常有帮助!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的雨果奖。

该奖长期以来一直被欧美作家垄断,刘慈欣获得此奖项,不仅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里程碑,也是亚洲人首次分享此次荣耀。

刘慈欣在联合国被“催更”相关阅读:

从电厂工程师到雨果奖获得者,曾被奥巴马催更,他怎么会这么牛

“你好,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看了您的《三体》后,十分喜欢,可否发下后续的作品,很着急!”2015年的一天,娘子关的一名工程师,在闲暇时,打开了自己电子邮箱时,发现这封来自美国白宫的未读邮件。

看到邮件的内容,这位工程师的第一反应是有人恶作剧,应该是“病毒邮件”,所以,他立马把邮件删除了。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他又收到了同样的邮件,他仍然选择不予理会。

直到有天,他突然接到外事部门打来的电话,对方是专程与他商量《三体》后续英文稿件事宜。这时,他才知道,原来之前收到的邮件真的是奥巴马发来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猜到这个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的刘慈欣。

刘慈欣因为写科幻小说,收获了一大批粉丝。除了奥巴马外,扎克伯格、马化腾、雷军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是他的铁粉。

他原本只是一位电厂的工程师,却利用业余时间写科幻小说,获得了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人生蜕变呢?

01

1963年,刘慈欣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北京煤炭设计院的干部,母亲是一名复员军人。

在他3岁时,“文革”爆发了。因他的叔父曾经参加过国民党,受其影响,他们全家被下放到山西阳泉一家煤矿,父亲当矿工,母亲当小学老师。从此,他们一家便都在煤矿生活。

当时,煤矿的生活很是单调,没什么娱乐,刘慈欣便偷偷找来父亲收藏的书。里面有《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等名著,但刘慈欣并不喜欢。

刘慈欣上小学三年级时,无意中在父亲收藏的书籍中,发现了一本儒勒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这便是他人生中读到第一本科幻书。

他一下就被书中的科幻内容吸引住了。书中的故事,激起了他对星球、星际、宇宙的无限想象,他的内心无比激动,他感觉这本书就是专程等他来相遇的。

多年后,他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谈到了他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感受时,他说:“我感觉像是黑屋子一下打开窗户,我感觉我生下来就是看科幻的。”

这一次的相遇,成了他终身的挚爱。自从看了《地心游记》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科幻。后来,他又在父亲收藏的书籍中,找到了《太空神曲》、《白鲸》等科幻小说。

但是,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这些书很容易成为被抨击的对象。父亲怕因此惹出事端,多次警告他不要再看这类书籍。

此时,刘慈欣对科幻小说已经欲罢不能,于是,他便开始瞒着父亲偷偷地继续看书。

后来,刘慈欣也会看一些国内的科幻作品,他把中国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全都买来看。就这样,他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科幻迷。

少年时代的刘慈欣,除了学习外,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用于阅读科幻小说。而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今后的科幻创作打下了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刘慈欣正是在兴趣的驱动下,对科幻世界产生了痴迷,进而一步步走上了科幻作家之路。

02

随着阅读科幻类书籍的增加,刘慈欣脑海中关于星球、太空、宇宙的画面越来越立体。他甚至会脑海中,勾画出太空中的各种物体,想象着自己去触摸星体的感受。

当心里的想法和感受越来越多时,刘慈欣便很想把它们表达出来。于是,到了中学时期,他就开始写科幻小说,并尝试投稿。

刘慈欣虽然不停地在写稿、投稿,却也同时不停地收到退稿,甚至有时像石沉大海,连退稿都没有,但他还是坚持写稿并投稿。

刘慈欣刚开始创作时,就选择从长篇小说写起。他的首部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在创作中经历了数次改稿。但当他把书稿寄给出版社时,得到的却是一系列退稿信。

刘慈欣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开始寻找作品一直不获发表的原因。他找来市面上已经发表的科幻刊物,仔细分析,研究读者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作品。

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后,他发现,原来那时科幻刊物的读者偏爱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在市场上并不被看好。

于是,他开始投入短篇小说的创作。果不其然,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很快就发表了。

《带上她的眼睛》为刘慈欣拿下了他的第一座银河奖,开启了“八连奖”的“封神史”,还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

正如约翰逊曾说过:“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如果刘慈欣在第一次被退稿后,就放弃了写作,那么,也就没有后继的《流浪地球》、《三体》等大作问世了。

坚持做一件事情确实很难,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下去就更难。但是,当你坚持下去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03

1985年,刘慈欣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山西阳泉娘子关的发电厂,成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

在那个年代,发电厂员工的业余生活都很单调,大多数人下了班不是打扑克,就是打麻将。

刚开始,刘慈欣也会参与打麻将。但他总是输,最惨的一次输了一个月的工资。从此以后,他便决定不再浪费时间打麻将了。而是重拾起上学时的爱好,又开始阅读、写科幻小说。

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将生活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写作,一年可以写一本36万字的书。

在发电厂工作的30年中,他总共出版了13部小说。他的《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和《三体》前两部,这些广为人知的佳作,都在这段时间创作的。

2009年,娘子关发电厂因环保问题被关停。正当大家都在为生计犯愁时,刘慈欣被调到当地的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开启全职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工作模式。

这完全得益于他在职期间发表的多部作品,让他小有名气。至此,刘慈欣终于把这么多年的爱好转化为职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科幻作家。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你耕耘过,播种过,浇灌过,那么,收获是早晚的事。

04

刘慈欣曾说过:“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大多数人认为,科幻都是靠想象力凭空捏造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所以,现在许多人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了想象力的意义。

其实,许多新的发明都是始于想象。比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描写的人类未来服装,可以像电脑显示器一样显示图像。而今,复旦大学的彭慧胜教授带领团队,就成功研制出在织物显示器。

无独有偶,在《三体》中,刘慈欣描写了一个叫云天明的人物,在死亡时取出大脑冷冻,最后通过三体人的克隆技术成功复活。

在2015年,《三体》的编审成员杜虹,因胰腺癌去世。在去世前,她就选择取大脑冷冻,等50年后医学技术发展时再复活。

刘慈心通过他的文字,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对未来的想象。然后,再把这想象通过科技手段,逐步变成现实。

看到科幻被一个个变成了现实,你还会觉得科幻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吗?

作者:一鹭向前

指导老师:天使

参考资料:

1.名人传记月刊 2019.2.13 《刘慈欣:宇宙的故事一生也说不完》

2.上观新闻 2022.10.9 《科幻成现实!复旦教授发明“穿在身上的显示器”,还能给手机充电》

3.潇湘晨报 2022.8.2 《人物专访|不谈科幻时的刘慈欣,爱谈什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