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室温超导作者抄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_在线下载网资讯

在线下载 > 软件资讯 > 热门资讯 > 正文

曝室温超导作者抄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_在线下载网资讯

任务文章 2023-04-18 12人已阅读

详情

曝室温超导作者抄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_在线下载网资讯

室温超导领域的学术新星Ranga Dias又“塌方”了。他的博士论文最近被《科学》网站曝出存在大量抄袭,涉及内容高达21%。不过,许多物理学家对这一说法持谨慎态度,因为此前6个月Dias团队就曾因涉嫌数据篡改,被《自然》撤回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最近,又有人指控Dias于2013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博士论文涉嫌严重抄袭。其他开展检查分析的专家们一致认为,Dias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团队表示,未能重复Dias室温超导的实验,这让他们对这一结果的信心大减,但对室温超导的兴趣不减。曝室温超导作者抄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室温超导领域的学术新星Ranga Dias又“塌方”了。他的博士论文最近被《科学》网站曝出存在大量抄袭,涉及内容高达21%。

今年3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团队宣称,他们研发的一种镥氮氢材料在近1万个大气压(1 GPa)下实现了室温超导。不过,许多物理学家对这一说法持谨慎态度,因为此前6个月Dias团队就曾因涉嫌数据篡改,被《自然》撤回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

最近,又有人指控Dias于2013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博士论文涉嫌严重抄袭。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称,Dias论文中有许多段落与2007年James Hamlin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所写的博士论文相同。

现在,受害者站出来了。James Hamlin目前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担任副教授。他与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的物理学家Simon Kimber一起,亲自检查Dias的博士论文后发现,其中至少有6300个单词与其他17篇论文的段落相同,涉及内容高达论文的21%。

Kimber参与此事的过程颇具戏剧性。他和Dias是2021年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篇论文的共同作者。Hamlin指出这篇论文中一张图表与Dias博士论文中的几乎完全相同。

这引起了Kimber的警觉。他决定亲自进行调查。Kimber和Hamlin逐字逐句检查了Dias的博士论文,将不同的句子放在学术搜索工具中检索。他们发现,Dias的博士论文与其他多篇论文有相似之处。其中一部分来自Dias的论文导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材料科学家Choong-Shik Yoo在199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Yoo对此表示,他在审查Dias的论文时确实发现了明显的重复,但他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错误,并不是大问题。

但华盛顿州立大学在其学术诚信政策中强调,有意抄袭和无意抄袭没有区别。换句话说,不管有意无意,都是抄袭。Yoo补充说,Dias于3月30日提交了更正论文的请求,目前正在接受华盛顿州立大学学术诚信委员会的审查。虽然华盛顿州立大学没有说明委员会可能采取的惩罚措施,但如此严重的抄袭可能会导致论文最终被撤销。

Kimber和Hamlin还发现,Dias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期间所做研究的论述,有几个段落与至少3个其他来源相同。一项关于二维材料的研究中,有一些句子与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员Matthew Yankowitz在网站上的描述一致。Yankowitz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我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些文字是抄袭我的。”

其他开展检查分析的专家们一致认为,Dias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对此,Dias拒绝作出回应,并表示正在与他的论文导师商讨解决这些问题。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发言人表示,在最终结果出炉之前,不会发表评论。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团队表示,未能重复Dias室温超导的实验,这让他们对这一结果的信心大减,但对室温超导的兴趣不减。

更多信息

室温超导备受关注也遭到争议

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当地时间3月7日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据称他们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

研究人员将氢、氮、镥组成的材料混合在金刚石压砧中,施加不同的压力,测量电阻。在21°C的温度下,材料失去电阻,不过仍然需要约大气压力的10000倍下才能实现材料的超导性能。但这已经远低于在室温工作的超导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迪亚斯表示,“这是可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材料的开端。”

如果研究得到证实,这一革命性突破将使得超导门槛大幅降低,它可以大幅减少电力损耗,显著提高电子产品性能,甚至可以帮助人类寻求宇宙的起源等科学问题。

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临严重质疑,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期发表的文章声称在15°C下发现了一材料的超导性。2020年10月,《自然》杂志报道了迪亚斯联合内华达大学等团队在室温超导领域的突破,实现了15℃温度下的碳氢硫化物超导。但去年2月,《自然》在该论文中附上了一份编辑说明,表示正在调查数据问题,建议读者在引用时要谨慎。9月,《自然》不顾迪亚斯及其合著者的反对,撤下了这篇报告。

而对于再次宣称实现室温超导,3月9日,迪亚斯回应媒体称,他和团队对此次的全新发现充满信心,他认为这将是一项重塑21世纪的革命性技术,已经多次重复试验,经过了同行审议,已经重新提交了2020年的论文供《自然》杂志再次审议,有信心过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澎湃新闻等

责编 | 冷爽

编辑:冷爽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曝室温超导作者抄袭相关阅读:

室温超导实现了?别被忽悠了,Dias很可能在说假话

一百多年前,物理学的大厦笼罩着两朵乌云,经过科学家一百多年的努力,如今物理学大厦上空已经乌云密布论了。

室温超导?十几个kPa就可以实现室温超导?无需在冷却的条件下就能零电阻导电?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门见山。

第一个已知的超导体只能保持在高达约25K的超导状态,这是个25K可不是25摄氏度,而是零下248度!2019年,Eremets团队在《自然》发文报告了镧—氢化物在170GPa、250K(约-23℃)的超导性,这是此前高温超导体的最高临界温度纪录。

超导是指在特定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特性以及具备完全抗磁性的材料所谓室温超导,即在室温条件下实现的超导现象。普遍认为超导现象只有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度下才能观察到,大多数超导体也仅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工作。

2015年,德国科学家A.P.Drozdov等人宣称在硫化氢中发现了203K的超导电性,距离300 K的室温,几乎一步之遥。然而实现条件非常苛刻——要在200万个大气压下(200 GPa)。实验技术难度非常之大。

之后证明超导实现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要在低温状态下把极其容易爆炸的硫化氢通入金刚石压砧装置,还要能够在超高压下测量其电阻和磁化率。之前说了,要判断一个材料是否超导体,必须同时具备零电阻效应和完全抗磁性,电阻不降到零或抗磁性很差都不是超导。

为什么Dias的实验令人质疑?

先说Dias本人,第一次是他在哈佛做博士后,号称首次在实验室获得金属氢,发了Science,然而金属氢却莫名消失了,因而倍受各方工作机构的质疑。第二次是他入职罗彻斯特大学Q,他宣称利用强激光发现室温超导,发了Nature,但实验结果仍然受到质疑,并于2022年9月撤稿。

Dias团队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画大饼:“我们首先通过这样的方式,其次通过那样的方式,最终得到了21摄氏度的温室超导体,数据真实可靠,具体过程不便多说,成果在哪里也不便多说....” 这样不负责任的说辞,不应成为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室温超导能干什么?

如果室温超导可以实现,那么在物理科研等方面,室温超导技术就能帮助建造更强大,更精密的仪器,比如核磁共振技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以成像人体的内部结构。在量子计算方面,实现室温超导可以解决超导量子比特的冷却问题。

不过,超导并不能用在远程输电上,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超导应用到输电领域是外行的,超导的电流临界值很低,根本无法输电,在极强的磁场条件下,即使原本电阻非常大的东西也会产生可观的感应电流,甚至线圈自己的导线也会存在互感,导致电流产生的波形对冲掉。

只要有人能够复现该实验,将是诺奖的功绩

虽然该团队曾有过学术劣迹,同时本次论文的发表仍然被严重质疑,却仍然受到学术界的重点关注,这说明这项技术有着相当诱人的前进的展望。

中科院的否定

为了验证Dias究竟是不是骗人,中科院进行了相关实验,只不过,Dias用的是「镥(Lu)-氢(H)-氮(N)」三元化合物,而中科院用的是「镥(Lu)-氢(H)」二元化合物。我们的研究人员使用金刚石对顶砧在超高压条件下合成了Lu4H23,然而它的超导条件是:218 Gpa的超高压下,71K(也就是零下202摄氏度)这和21摄氏度天差地别!

Dias是骗子?他是冲着经费去的?

“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学家Jams Hamlin称,Dias的2013年博士论文抄袭了自己在2007年的论文。3月9,《物理评论》对Dias等人合著的2021年6月的一篇论文展开了调查,这篇论文涉嫌伪造数据。”

在过去的3年里,Dias团队一直被“不当行为指控”这朵“诚信乌云”所笼罩。

2022年9月,在争议下,Nature杂志将Dias的文章撤回。(Nature是相当厉害的科学杂志,比Sci还要高出一头)“当年这个团队还写过金属氢的文章,也被撤了,也就是被撤稿了2次。”当人们问该团队要证据的时候,该团队就宣称“金属氢泄压升华不见了”。

其实,低温常压超导和常温高压超导都不具备工程学意义上的廉价。(现阶段的液氦低温超导的核磁成本也非常非常高),更何况,制造1Gpa环境的难度相对而言比制造-260℃难上很多很多(目前而言唯一的手段是金刚石对砧技术,即只能制造并维持针尖那么大小的样品),假如你把整个核磁机器泡在液氦里,也仅需要花费几百万元,就能实现几百千克甚至吨级的超导体。,如果采取上述的常温超导方式,那开销就难以估量了。先不说,Dias可能造假,即使它真的存在,这篇论文的工程学价值也不会很高(但科研意义很高)前提是他的数据都得是真的。不过鉴于此人有两度造假的黑历史,这第三次数据的准确性实在是值得怀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