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病人被关磁共振舱近三小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线下载 > 软件资讯 > 热门资讯 > 正文

媒体评病人被关磁共振舱近三小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任务文章 2023-06-08 10人已阅读

详情

媒体评病人被关磁共振舱近三小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近日,河南周口的邵先生在市中医院做完核磁共振检查后,被工作人员遗忘在检查舱。院方承认确实有此事,并表示当时在场的都是实习生且其已被全部清退,相关科室被处罚,医生被警告。而现在的新型MRI设备都是高度自动化的,在操作技师设置好检查的部位和相关参数后,基本上都能做到全自动运行。所以,如果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十分的匪夷所思——可能就是检查前设置好了参数,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不需要太多的操作,MRI机器里只能躺一个人,也没法同时对别的患者做检查,那就只好聊天或玩手机了。媒体评病人被关磁共振舱近三小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近日,河南周口的邵先生在市中医院做完核磁共振检查后,被工作人员遗忘在检查舱。事主称自己呼喊无人应答,里面闷热难当,约20分钟后,自己把头罩摘下,倒爬出来后发现医护人员居然都在玩手机。院方承认确实有此事,并表示当时在场的都是实习生且其已被全部清退,相关科室被处罚,医生被警告。

而现在的新型MRI设备都是高度自动化的,在操作技师设置好检查的部位和相关参数后,基本上都能做到全自动运行。

所以,如果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十分的匪夷所思——可能就是检查前设置好了参数,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不需要太多的操作,MRI机器里只能躺一个人,也没法同时对别的患者做检查,那就只好聊天或玩手机了。

玩手机又是最容易消磨时间的,可能打开微博,10分钟没了,打开抖音,半小时没了,打开淘宝,一小时起步......

如果中间又有个换班、吃饭、上厕所之类的事情打个岔,遇上个脑袋迷糊的工作人员,题目里这样把人忘在里面确实不是不可能。

不过,事出有因不代表有情可原,毕竟这是严肃的医疗工作,生活里其他的小事犯犯迷糊无所谓,这种事犯迷糊就是原则性错误了。

更何况,MRI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时间很长——检查时间偏久,且检查期间不能活动;空间封闭——躺在一个比身体前后左右径大不了多少的圆柱形空间里,基本上动弹不得;对磁性物品敏感——被检查者基本上不能带任何磁性金属产品或电子设备,之前MRI上新闻基本上都是因为有人带着钥匙手机什么的进去结果被吸到机器上了,轻则设备受损,重则出现人身意外;隔音很好——因为MRI运转的时候其中的磁体需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高速旋转,所以检查期间会有很大的噪音,工作人员和机器之间的隔音一般会被做得很好。

一个幽闭的空间、躺上半小时一小时、还什么都不能带、隔音还贼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对于核磁,除了我们熟悉的心脏起搏器等金属器件会造成危险外,还有两类比较冷门的东西也可能在检查过程中造成危险:

I. 纹身:因为纹身的用到的色素颜料中,可能包含氧化铁等金属成分,所以在做核磁的时候,可能会提升纹身处皮肤的温度,从而可能造成局部烧伤。

II. 化妆品:有些化妆品也含有金属成分,所以做核磁的时候,大家千万别寄希望于用淡妆来蒙混过关哦,这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健康。

当然,虽然说核磁共振通常情况下是无痛的,但做过的朋友也应该很清楚,整个过程也算不上很舒适。尤其是因为仪器内部空间狭小的原因,对于患有“幽闭恐怖症”的朋友而言,可能更是如此。此外,如果是做注射了造影剂的增强核磁扫描,被遗忘在检查舱还可能真的会出危险,因为注射了造影剂后,有些人会出现头疼,发冷,瘙痒或恶心等症状。不知道这位大爷有没有恰好碰到这两种情况,否则还真可能出危险。

媒体评病人被关磁共振舱近三小时相关阅读:

30岁男子一觉醒来竟然聋了!“这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来源:杭州日报

“一觉醒来觉得‘世界’变遥远,听不见了声音……”30岁的保险销售傅先生(化名)回想起那一刻,还很后怕。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刘越徉,在一天门诊中连续接诊多位突发性耳聋患者,傅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近段时间,耳鼻咽喉科接诊突聋患者不少,据该院负责高压氧舱的医生称,每天来治疗的患者中突聋病人超一半。

拼业绩,一觉醒来“世界很遥远”

30岁傅先生做梦也没想到,一觉醒来突然失去了听力,当他急匆匆赶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时,惊讶地发现,候诊中像他一样患突发性耳聋的有好几个。

傅某是一保险公司销售主管,为了业绩指标,好多天东奔西走,加班熬夜,早上又是很早起床,超负荷工作。“那真是忙得昏天黑地,口干舌燥,回到家一躺下就睡着。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10多天前的一个深夜,加班后的傅先生突然出现右耳有耳鸣和耳闷感,整个人感觉天旋地转,并伴有恶心呕吐,他以为是疲劳过度,休息一下就好。

没想到,次日早上起床还是头晕得厉害,当接电话时发现“世界变了似的,很遥远”,右耳几乎听不见了,他即忙到医院挂急诊。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出血及中风等问题后,在耳鼻咽喉科门诊检查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苏立众在为患者检测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及高压氧舱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听力还没完全恢复正常,后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刘越徉医生为前来复查的傅先生介绍了治疗效果,咐其一定要坚持治疗,工作需劳逸结合。

无独有偶,高中生小贾也为此苦恼不已。

临近期末,作业较多,学习压力也大,小贾经常学习到凌晨,就寝后在床上也反复辗转,难以入眠,白天也精神不佳,某日突然出现右耳闷胀感,并有持续性嗡嗡作响,当戴上耳机练习英语听力时,发现右侧耳朵听力竟明显下降了。家长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检查后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经过及时的治疗后,听力总算恢复了正常。

突发性耳聋早发现与早治疗很重要

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苏立众介绍,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病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可以是一天之内,也可以是几天逐渐地听力下降。

突发性耳聋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72小时内至少在2个连续的频率上听力损失≥20dB。

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出现突发性耳聋,但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的成年人。一般认为是内耳出现了问题,通常是影响一只耳朵,双侧突聋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约为5~20/10万。

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向年轻化偏移的趋势,且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一般认为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头部外伤、自身免疫以及变态反应等密切相关。天冷血管收缩,引起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等,也是突发性耳聋发生因素之一。

“患有突发性耳聋的人通常会在早上醒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听不见了

。起病时,大多数患者会感觉到一侧耳朵突然听力下降,少数患者会出现双侧听力同时下降的情况。另外,也有可能会伴随着以下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如耳朵肿胀感,头晕,耳鸣等等。发现听力下降的时候,一定要及早去医院诊治。一般在7~10天以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发病后2周内积极治疗者疗效明显优于2周后就诊者,发病时间>30天预后更差。”

苏立众主任表示,治疗一般以药物,同时通过高压氧治疗,以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内耳缺氧及内耳微循环;多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舱治疗以缓解病情,应尽早配合使用。

同时要注意:

1、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的情绪波动。

2、改善不良听力习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3、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

4、眩晕、头晕或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服药对症治疗。

苏立众主任提醒,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过度疲劳,很大程度提高了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因此工作、学习应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面对压力要注意调整情绪,同时注意保暖等。如突然出现眩晕、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讯员 宋黎胜 记者 柯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