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花8000元租房后被招聘者毁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线下载 > 软件资讯 > 热门资讯 > 正文

毕业生花8000元租房后被招聘者毁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任务文章 2023-05-24 10人已阅读

详情

毕业生花8000元租房后被招聘者毁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今年的6月,跟去年有一点相似,很多学校要么提前毕业,要么举办线上毕业典礼,毕业生的情况也变得复杂无常。本来,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毕业生的节奏应该是:去年秋招的时候,已经拿到了offer,签订三方协议。这半年正常毕业设计,等毕业后拿到毕业证,直接入职。可惜,受到疫情、大厂裁员、双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offer在手的毕业生被毁约了,而一些开始实习的毕业生也面临无法转正的问题。“接下来hr发的一封解约的邮件,让我彻底崩溃。本来一切美好的生活、无限可能的未来全成为泡影。虽然赔偿了8000,但说实话,我宁愿不要这钱,能不能让我回去工作,哪怕工资降一点也行。”毕业生花8000元租房后被招聘者毁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今年的6月,跟去年有一点相似,很多学校要么提前毕业,要么举办线上毕业典礼,毕业生的情况也变得复杂无常。

本来,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毕业生的节奏应该是:去年秋招的时候,已经拿到了offer,签订三方协议。这半年正常毕业设计,等毕业后拿到毕业证,直接入职。

(三方协议是:企业方、学校、学生本人的协议,三方都签字或盖章才生效,是为了保护未拿到毕业证、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求职学生的权益)

可惜,受到疫情、大厂裁员、双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offer在手的毕业生被毁约了,而一些开始实习的毕业生也面临无法转正的问题。这让本来属于查漏补缺的春招突然变成了香饽饽。

企业要生存就要降低成本,无可厚非,当然包括人力成本。但由于疫情,致使很多企业运营艰难。

被毁约、不续签的应届毕业生,他们要生存,就要不停的争取市面上仅有的坑,本来清晰、美好的人生,逐渐变得模糊、焦虑。

2022年应届毕业生1076万,就业人数和增量都是历史之最。智联招聘的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求职人数同比增加了75%,岗位同比降低了8%,这就是典型的僧多粥少,对毕业生的考验非常大。

因此,毕业对于某些人来说,并非是这个阶段的终点,也不是另一个阶段的起点,而是多种不确定。

01

三个 offer挑选了一个结果毕业前被解约了我

橘子,2022届应届毕业生,签约北京某A公司(大型国企)

“去年秋招的时候,我提早做了简历,很多大企业的网申我都参与了,有不少进入了复试的环节。最终通过比较薪资待遇、发展前景还有晋升制度等条件,选择了A公司”,橘子说道。

“其实有好几个公司开的工资要高出A公司不少,但鉴于A公司是国企,比较稳定,本身我也害怕变动,所以才放弃了高薪的其他几个选择”。

“4月底左右,学校的答辩已经结束,我提前在外边租好了房子,准备在周边找找兼职,顺便处理学校毕业的事儿。之后,公司因为疫情的原因推迟入职的时间,当时我就感觉不好,怀疑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接下来hr发的一封解约的邮件,让我彻底崩溃。本来一切美好的生活、无限可能的未来全成为泡影。虽然赔偿了8000,但说实话,我宁愿不要这钱,能不能让我回去工作,哪怕工资降一点也行。”

“我从小就是害怕变动和不稳定,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很多事情我都会做足准备,求职这件事情,我从上大一开始就规划了。大学期间成绩保证好,大二大三外出实习,参加各种学生组织,丰富自己的经历。大四刚开学就做好了简历,然后开始投递简历和面试,到最后手上有好几个offer,这样我才能感觉到安全。可是现在,工作要重新找,之前她放弃的几个offer也已经招满了。”

“未来该怎么走,我现在非常迷茫,有时候开始怀疑自己了。”

02

把工作当成全部

也没摆脱被裁员的厄运

晓风,2021届应届毕业生,某知名短视频公司员工

“我是2021届毕业生,大四上学期的时候,通过层层筛选拿到进入了正在处于上升期的短视频公司的offer,为了进入这个公司,我看了很多相关的内容,而且从大三开始就有意无意的参与他们的各类型活动,可能是因为太努力吧,感动了应聘我的小姐姐,最后我留下来了。薪资待遇很不错。”

“当时,这份工作无论从薪资待遇还是未来发展都是首选,而且同一个年级里,薪资比我高的真的没有几个,我也成为了父母和朋友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当时自己非常自豪,当然,也很清醒。我能入职是因为我很努力争取了这个机会,但如果想要发展更好,工作需要更努力。所以每天我是来得最早的,走得最晚的。互联网公司加班的话,第二天可以晚些上班,但即便是这样,我依旧按时去。毕竟毕业后的我,如果想要在北京立足,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只能靠自己的工作了。所以我把工作看得很重。”

“所以,接到要和hr约谈的通知,我是不愿意相信的。我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但,就是真的发生了。”

“跟hr谈话的过程,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我想不通为什么是我,当时充满了愤怒,心里堵得慌,而且也有气。我付出这么多,还要裁掉我。”

“直到现在,投递了几十份了,我还没有找到一个相对好一点的。”

其实在疫情下,企业和毕业生都很焦虑,但是谁也没想到大环境会有如此变化,能做的事儿只能是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损耗,或许对于毕业生来说,这也是他们要经历的人生第一课。

毕业生花8000元租房后被招聘者毁约相关阅读:

没上班就背债,退出还要高额赔偿……“培训贷”套路到底有多深?

来源:新华视点

|视点深度|

还没上班获得收入,小覃就背上了一身债。为了解除不合理的合约,她还不得不进行了高额赔偿。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大学生求职者陷入“培训贷”陷阱。近期随着毕业求职旺季来临,求职者须警惕这些套路多多的“培训贷”公司。

高薪招聘?未入职先背“贷”

“月薪6000元还另有提成,一天只用工作3小时,公司还包住宿,结业之后即具备高级舞蹈教练资格。”看到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某家舞蹈培训机构招聘舞蹈学徒的信息后,小覃前去求职。

经过面试,店长熊某表示要得到这份工作,需要接受3至5个月的培训,培训费、办理教练证费用和进修费一共是27800元。如果舞蹈学徒在培训期内协助教练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这些费用由公司来承担。

小覃觉得现在找工作不容易,粗略浏览了一下协议书就签字了。这期间,有两名男子要求她解锁手机,一番操作之后让她对着手机拍照。小覃以为是办理入职手续,没太在意。回家之后,她翻看手机记录时发现,自己通过两个网贷平台贷款27800元,加上利息,还款金额超过3万元。

小覃感到上当受骗了,随即向劳动监察和公安部门报案。在两个部门的调解下,小覃与这家机构签署了调解协议。但因为此前签署的培训协议上有违约条款,小覃无奈支付了8000元违约金。

“执法人员说,如果去法院起诉,可能不用支付违约金,但我想尽快脱身。”小覃说。

合同截图

在广西南宁有多家该舞蹈培训机构的分店。记者以应聘舞蹈教师的名义走进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的一家分店。店长莎莎介绍,该机构在广西、广东等地均有分店,要求培训考证之后上岗。莎莎向记者推荐了费用为27800元的全能店长教练班,并称可以0元学习,前提是要从网络贷款平台分24期贷出全额学费。

“前6个月在不迟到早退情况下,我们帮你还款;6个月后你顺利毕业,我们负责帮忙安排工作,每月底薪6000元加提成,你就可以自己还款,这样算下来你没有任何经济压力。”莎莎说。

见记者对从网络平台借款交费的方式表示犹豫,莎莎说:“网络平台相当于第三方担保机构,是为了约束学员,让学员能更快学到技能。”聊天中,该店长不断以“培训结束就能拥有光明前途”“网贷学费偿还容易”等劝说记者尽快签约,甚至表示未来做得好还能开店做合伙人。

记者通过内部人士拿到一份该舞蹈培训机构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总部在广东东莞的这家培训机构在各地招募代理商并收取费用,代理商需要继续发展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费与总部按比例提成,加盟商可以使用该舞蹈机构的品牌,但经营中产生的债务、纠纷等由加盟商自行承担。

记者了解到,有些“培训贷”公司为逃避执法部门打击,往往会办理一些门槛要求不高的资质,甚至开连锁培训机构。知情人表示,这些公司真正的盈利点在于办理“培训贷”后小贷公司给予的返点、收取的高额培训费,以及发展加盟商后的利润提成。当吸引一定数量的求职者“入套”后,这些公司就会以经营困难等各种理由“卷款跑路”,以逃避责任。

披上“合法”外衣,职场“小白”防不胜防

在一些互联网投诉平台上,关于“培训贷”的投诉有很多。不少网友抱怨“被套路”,遭遇“霸王条款”“公司跑路”“退款难”等。

在某网络留言区,大学毕业生小梁讲述了他被南宁市一家培训机构以招聘名义骗办“培训贷”的遭遇。记者4月底到南宁市民族大道某大厦该公司办公地点走访发现,原本的办公室已经搬空,墙上的公司名称被遮挡。大楼的一名保安表示,这家公司近期已经没有继续经营。

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某大厦一家被投诉的培训公司已人去楼空 。新华社记者林凡诗摄

南宁市西乡塘区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甘锡海介绍,这些培训公司以高薪、工作轻松、前景光明等虚假承诺为诱饵,要求求职者办理“培训贷”。但培训结束后,承诺往往无法兑现,求职者还要一直承担贷款的利息和费用。这些公司并不会与办了“培训贷”的求职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而是以所谓的“协议书”替代,并设置一系列明显不利于求职者的苛刻条款和高额违约金。

记者获得了一份南宁市某培训公司与培训学徒签订的协议书。协议书显示,求职者在两年的培训期内以贷款形式分期向培训公司支付27800元的服务费,如果两年内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培训费用由培训公司承担;一旦有迟到早退或其他违约行为,学费由求职者自行承担。至于退费,则需要在协议生效7天内提出,且求职者需支付已支出的有关费用和40%的违约金。

协议书还规定求职者不能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有关内容,否则将向公司支付5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违约金,以及公司因此蒙受的全部损失和因参加诉讼或仲裁所产生的全部费用。

广西民族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田志远表示,这类合同特点是公司利用自己优势地位订立格式条款,为对方设置苛刻的条件,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求职旺季需加强监管维护求职者权益

201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套路贷”新型黑恶势力犯罪开展集中打击。今年2月,银保监会、央行、教育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进行了明确规定。

随着相关部门对“培训贷”等“套路贷”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些“培训贷”公司也越来越善于伪装,让求职者防不胜防。

某舞蹈机构课程收费表 。新华社记者刘岭逸摄

北京市炜衡(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宇表示,这些公司的经营行为涉及金融监管、公安、市场监管、人社、教育等多个部门,法律关系十分复杂,一些求职者明知自己上当受骗,但难以承担维权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往往会自认倒霉、息事宁人。

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大对“培训贷”的打击力度。

黄宇表示,建议教育、人社、公安等部门通过“防骗进校园”等形式,加大对毕业大学生金融、就业、法律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毕业生对各种形式“培训贷”陷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南宁市12315中心工作人员颜红日建议,加大防范“培训贷”的宣传力度,提示大学毕业生谨慎使用金融贷款,并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与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核对相关内容,对于不利的条款应及时提出,商议或修改后再签订。如不慎踏入“培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培训贷”诈骗的情形,应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如涉及教育培训纠纷的,向培训机构注册地所在的教育主管部门投诉;涉嫌诈骗的,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甘锡海说,“培训贷”乱象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仅靠某个部门单独执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厘清市场监管、人社、公安等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涉嫌合同诈骗,以欺诈、胁迫等方式强制捆绑培训贷款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新华视点”记者:黄浩铭、林凡诗、刘岭逸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