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瑞院士: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线下载 > 软件资讯 > 热门资讯 > 正文

戴景瑞院士: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任务文章 2023-05-18 4人已阅读

详情

戴景瑞院士: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极大。据目前全球实际人口预测,截至到2050年,农作物的产量必须保证每年要增产2.4%才能满足人口需求。然而目前全球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与大豆每年增长1%、1.6%、0.9%与1.3%,均未达到预测值2.4%。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围绕农业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作物留种与发芽等话题,向公众普及科学的转基因育种知识。在戴景瑞院士看来,这需要结合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关于转基因技术导致作物不能留种、发芽的说法,戴景瑞院士表示,此说法纯属谣言,转基因作物对其能否繁殖、留种、发芽不会起到任何影响。戴景瑞院士: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极大。然而现代农业产业十分脆弱,农业发展风险重重。目前,全球几十亿人都依赖于少数农作物,如大米、小麦、玉米,薯类等。据目前全球实际人口预测,截至到2050年,农作物的产量必须保证每年要增产2.4%才能满足人口需求。然而目前全球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与大豆每年增长1%、1.6%、0.9%与1.3%,均未达到预测值2.4%。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转基因育种技术不断赋能世界农业生产,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已经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围绕农业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作物留种与发芽等话题,向公众普及科学的转基因育种知识。

戴景瑞院士表示,我国与全世界育种技术发展规律一样,经历了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以及当前发展最快、最先进的基因工程育种这七个阶段。所谓基因工程育种,跟一般育种不同,它不是靠杂交,也不是靠选择,它是靠分子水平上的技术来操作的。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全球粮食产量的增加有80%依赖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而单产的提高中又有60%~80%与良种的推广有关,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农作物品种的优良至关重要。

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转基因育种更为精准、过程可控、性状可预期。目前棉花、玉米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棉铃虫害与钻心虫害等问题都是通过转基因育种技术得以解决的,它可以帮助作物抗病、抗旱、改善营养品质等。

戴景瑞院士举例说,想要解决玉米中钻心虫的问题,就要把虫子治住才行。比如有一种叫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类,这种菌类里面有一种蛋白,对钻心虫有致命的威胁。但是苏云金芽孢杆菌里面的蛋白对人类或者对其他作物没有影响,所以科学家们就把苏云金芽孢杆菌里面的抗虫蛋白基因转到玉米里面去,现在这个技术在全世界已经普遍、广泛应用了。

我们是否真正需要转基因技术?在戴景瑞院士看来,这需要结合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我自己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否满足需求,且需求本身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二是满足质量标准的提升。要实现农作物质量的普遍提高,科技的进步将起到关键作用。三是满足营养多元化的需求。”戴景瑞院士指出,当前我国有18亿亩耕地,但是人口达到14亿,粮食需求量是极大的。目前大豆、玉米以及其他稀有农作物仍需大量进口,我们的技术需要不断提升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大自然环境变化、全球病虫害蔓延都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诸多挑战,基因工程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应对技术。

关于转基因技术导致作物不能留种、发芽的说法,戴景瑞院士表示,此说法纯属谣言,转基因作物对其能否繁殖、留种、发芽不会起到任何影响。

戴景瑞院士: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相关阅读:

转基因食品标示缺失有损消费者知情权

(图片:CNSPHOTO提供)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育种学家戴景瑞粗略估计:“我觉得如今的中国人有80%、90%以上吃过转基因食品。”

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28条的规定,在我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有明显的标识。食品安全法也有相关规定。去年10月公开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也要求,使用转基因生物原料直接生产的食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显著标示。

显然,这种制度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只有让转基因食品有显著标示,才能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且,这也符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以及自主选择的权利。另外,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规定,如美国国会去年就通过了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法案。

尽管我国法律法规把转基因食品的消费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比如,消费者去餐馆吃饭,餐馆提供的食品是否使用转基因作物,几乎从来没有告知过消费者。再比如,很多公开销售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消费者也不得而知。

几年前,有专家就表示“国内大部分人都已吃过转基因食物”,这次戴景瑞院士又估计“80%以上国人吃过转基因食品”。当然,这些判断还有待具体调查结果来佐证,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餐馆或其他渠道稀里糊涂地吃过转基因食品。

也就是说,尽管2001年5月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明显标示转基因食品,但十几年来很多食品并未按规定进行标示。虽然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但今天仍有部分食品未显著标示。

在笔者看来,“转基因标示问题”是消费者权益保障缺失的折射。这说明过去多年来,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效果很不理想,消费者在被动消费转基因食品。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证明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利于转基因食品推广,但实际上未必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是否认可与接受,不仅取决于世界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更取决于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张海英)

相关资讯